我的英雄主义情结——答yeedar《太空堡垒和我的英雄崇拜》

In 海上堡垒

我承认内心深处有着英雄主义情结
所以一直倾慕能够被称为战士的女人
的确戴纳的眼睛被我刻意地好斗化了
但也许那就是我下笔那一瞬间的真实期望
——《女战士》

多年前我的《女战士》和之下的这段话,就是我长期以来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尽管我从没成为英雄过。和不少做着侠客梦的小孩一样我小时候也喜欢替人出头打抱不平;但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后果的顾虑日益增多,行事也开始收敛,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我总是羡慕着女战士们的能力,那是让她们得以更彻底更长久的贯彻英雄主义、并有可能成为英雄的基础。

也许我这转变就是你说的“英雄崇拜是一种透入骨髓的逃避主义”中的一类例证。我在自知之明下看清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做到那种程度的英雄,所以我逃避了,把向往寄托在了有那种能力的英雄身上,指望他们代为实现我无法实现的梦想。

什么是英雄主义?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在其大定义之外,我比较赞同的一个具体化见解是:英雄主义是当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困难时不退缩。当人克服了世界级的困难,他会成为世界的英雄,当人克服了个人级的困难,他就是他自己的英雄。我从不奢望成为普遍意义上的“英雄”,但从这种见解上来说,只要我有勇气始终面对挑战不退缩,我就有可能成就我的英雄主义。

几个极端环境下的例子。《星船伞兵》,在大敌压境而你又有点战斗能力时,是撤到大后方过日子,还是参军上前线即使自己在每次跳伞前都怕得发抖?《太空堡垒》,在接到开拓太空但可能永无法回到故乡的委任时,是退役找个地方度过余生,还是顶着对未知疆域的恐惧扬帆远航?《双星》,在面对危险恶劣的表演环境时,是拿上补偿金离开舞台,还是强迫自己坚持演出?《绿野》,在全球海洋地涌沸腾时,是逃往高处山地,还是再次驶向海洋去搜集人类所需的最后信息?每个故事都给人选择的机会,选前者的获得我的理解,选后者的获得我的崇敬和仰慕,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豪言壮语,英雄主义就在这些安静的朴实的选择中悄然体现。所以在前苏联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随着这条弯弯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迷雾那边是不可知的令人恐惧的未来,但当一个普通女子拿出勇气和魄力迎上前去时,她平凡的身心将因此高贵无比。

对,隐含着英雄主义的语句表面上未必都是豪言壮语,心怀英雄主义的人表面上未必都是铁血强悍,有时它的载体就是像小路和它的女主人那样朴素卑微,又有时雄壮和强悍反是空洞的徒有其表。当朴素语句和极端背景相联系后才显出其英雄主义本质的时候,那才是最打动我的,因为那是一种平民化的英雄主义,它让我明白只要有心,有勇气,谁都可以做成自己的英雄。《绿野》中有这样一句,当“无畏者号”向依然沸腾的海洋深处驶去时船长向世界留笔:“我们很可能没有机会说再见。那么,再见,人类。”为什么打动我,因为他们肩承责任和义务的重负,在绝境中勇往直前。无论结果,这个英雄主义的过程,他们做到了。

不可否认我因英雄主义情结而爱上太空堡垒,太空堡垒又更大限度的助长了我的英雄主义情结。孰因孰果?互为因果。所以我注定会与堡垒和你们相遇。

困难和勇敢

无论是精英还是凡人,困难总无处不在,取舍也无时不在,所以其实不必担心没有困难来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表现勇敢,任何事任何选择都会有相应的压力,顶住压力把事情做好你就是勇敢者,顶住压力洁身自好你就是高贵者,而时间长了它们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和自律。所以有些人一事退缩事事退缩,有些人则在多次摔跌后由畏惧走向无畏。

大学时我做过领唱,几乎每次上台之前我都有强烈的退缩欲望,但每次都硬着头皮顶下来了,因此我对《双星》主角洛伦佐的话感同身受:无论发生何事,演出必须继续。洛伦佐因忠实实践了这句话,才最终成为一个新的英雄。如果说“没有勇敢,假装勇敢也不能退缩”,若你能真正做到了“不退缩”,那么你“假装”的“勇敢”,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勇敢”。

英雄,理想,真实

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常常如影随形。只有理想主义的支撑,才会有长久持续的英雄主义;而当理想主义被实践的同时,英雄主义也往往在与困难对垒中应运而生。在现实中对生存道路的选择上,你比我更勇敢得多,在我所有认识的同龄人中,只有一个人和你差不多同样选择了一条艰难的纯粹理想主义的道路。我自己做不到,因此我倾慕钦佩你们。

所以,从现实的结果来看,我心怀的英雄主义充其量只能说是英雄主义情结。一种鼓励自己向仅仅少许超过自己能力的困难迎难而上的情结,一种对遥远而高难度的理想仰望、惦念但又逃避的情结。不知这算不算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自我保护主义却是和英雄主义背道而驰的。也因此我至今走着一条平凡平静的道路,但这无法阻止我对勇于挑战极限者的尊崇和激赏,任谁都不能。

也许经历了看高自己到看清自己这个轮回之后的我才能更深切的体会你说的“真实崇拜”,从英雄崇拜到真实崇拜再到英雄崇拜,这是由曲高和寡的英雄主义过渡到朴素实在的英雄主义的最重要的过程,如果走不过这个过程,英雄主义就在现实的磨砺下彻底崩塌消失。

朋友,战友,非爱情之情

“所谓“朋友”,就是相信“我”和“你”的背后有神秘的宇宙意志存在,就是为了不辱没英雄的荣誉而永远心存进取之心。从小到大,是《太空堡垒》的精彩故事让我最充分地理解了,其实最彻底的尊重永远只能在战士和战士之间实现。”

我喜欢你对“朋友”的特殊定义,但又觉得这个定义并不适用于普通的“朋友”字眼。毕竟一生中朋友多多,各种各样,层次丰富,而这个特殊定义适用于特殊的朋友,也就是你说的真朋友。真朋友不可没有,也不可能多,也许可以称为“知己”、“挚友”、“战友”。对朋友的缺点我能想到的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我都遇到过。一种是你说的爱朋友的缺点,一种是包容对方的缺点,一种是试图改造朋友的缺点。第一种和第二种都体现了宽容和体贴的心态和气度,第一种更是信任和信念造就的奇迹;而第三种则忠言逆耳,虽偶有自我中心色彩,但也出于好意。不过若真牵涉到思想上的根本分歧,那么道不同,又何必追着非要改造?志同道合的朋友却是碰来的,不是改造来的。

战士,或者说战友,正如你说的,这个词代表“两个原本毫无利害干系而仅出于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了一起的人”。是“志同道合的人”,其实我觉得“同志”这个词是这种关系最贴切的词,因为这个词和事业性质无关而只和人物关系有关,只可惜在被滥用乱用后我也不太敢用它了。最近几年来,我也开始更喜欢非爱情的故事,战友之间的,纯男人的,纯女人的,长辈和晚辈的,或者极少数无爱的男女之间的,在撇去了生理作用因素之后的情感,似乎更能打动我,更让我难以忘怀。

借用已经忘记了出处的一句话“一起战斗,为了这份炙热的梦想,这比我们相爱,比我们互相拥抱,更能合而为一。”那不是物理上的近,而是心理上的近。“并肩战斗”,无论在什么种类的“战场”,都是一个激动人心和温暖人心的词语。

 

5 Comments

  1.  :) 很喜欢你写的这一篇:一起战斗吧,为了炙热的梦想。谢谢。(我那个东西是专门写给启航节的,所以就不贴在blog了。) P.S. 杭州之行愉快。

  2. 呵呵,我这篇是基于你文章的基础上回的哦,因为原文精彩,让我特别喜欢,所以才激发出我写文的冲动哈,也谢谢你!明天就去杭州咯!

  3. :) 我们这样“答”来“答”去的,好像很有什么什么作风啊,嘿嘿。大侠,你五一劳动节见着了这么多人,我啥时间能会一会你呀?

  4. 嘎嘎,有什么什么作风?下次来上海,咱就能见面了呀

  5. “克拉丽丝,为什么菲力士人不了解你。你是参孙谜语的答案:你是狮子里的蜜。”

Submit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